欢迎光临今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七 衡水: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斐然

3月7日,从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局)第七场获悉,战略实施十年以来,衡水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8年、2021年,衡水市先后2次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方”。 

就衡水市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相关情况,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作了详尽介绍。 

突出重点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该局坚持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不断健全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一是邀请专家把脉问诊。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衡水市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为全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智慧保障、指明治理方向。二是打好散煤清零攻坚战。大力实施多元复合式清洁取暖,入选第一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大力推动锅炉综合整治,全市域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现存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三是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战。开展VOCs治理专项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业源无组织排放和工业企业深度治理,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117个源头替代、284个无组织提升、151个末端提升和95个深度治理任务。四是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出台《衡水市重点扬尘污染源认定参考标准及程序、管理规定(试行)》《衡水市扬尘污染问题量化问责和扣缴扬尘污染惩罚性资金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率先开展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五是打好柴油货车治理攻坚战。建立“天地车人”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开展OBD远程监控设备安装等柴油货车改造,完成6210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通过持续攻坚,2023年衡水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8,较2014年下降48.8%;优良天数219天,较2014年增加133天;重污染天数15天,较2014年减少62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三水”统筹,打好碧水保卫战。该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一是加强重点河湖水环境监管。对辖区内15条河渠、42个断面共计14项巡查内容,每半天巡查一次,对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二是全力抓好衡水湖生态治理。对衡水湖引水沿线水质每日进行水质监测,达到“净水入湖”目标,衡水湖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三类。三是做好入河排污口管控。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不缺不漏”的要求,对全市148条河渠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加强和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2023年,该市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13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达标率100%,优良水体达到12个,占比92.3%,超省定目标15.4个百分点。 

强化风险防控,打好净土保卫战。该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依法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限期整改,从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污水规模、农民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确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实行“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18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武邑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故城县“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分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模式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2023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三是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了农村坑塘(沟渠)监管清单8838处,实现“动态清零”。   

下一步,衡水市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和坚定的决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探索生态环境领域争先进位勇闯新路的务实举措,坚决把雄伟蓝图变成生态实景。(徐秀丽 郭艳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今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今讯网 jx.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